一、海外房地产市场硬着陆的基本规律在1890—2007年长达120年的历史中,美国房市崩盘仅发生过两次:一次是在一战前至二战结束,房地产整体疲弱。
向两端延伸的结果会使一部分服务业成为独立的产业。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严峻挑战。
按世界银行的标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3.5亿,人类发展指数也有很大提高。但改革不到位,就变成这样。第二部分是特别有钱的人的资本,如果其份额增加,也只能使极富的人收入增加。什么导致贫富差距?我认为有两项:第一,腐败。富人有靠勤劳、善于经营致富的。
国家资本只能造成国家收入、国有企业收入增长。第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就是中国公民不能享用,中国公民享用了就会引发经济危机。
所以,那些以代表人民利益自居的公仆和那些参与决策的经济学家们,不会承认中国是国富民穷的结论。比如,人们可以问一下:政府拥有那么多财富干什么?准备做什么用?政府是怎么样把这些财富聚集起来的?然而,这些提问在这种冠冕堂皇的理论面前,不需要回答,不需要任何解释。),多数人是理想主义者的平民百姓。然而,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怎么把事情给弄颠倒了呢?怎么搞得民富国穷了呢?这又是一个违背逻辑的逻辑。
但是,2011年日本人均GDP:42,325美元,是中国的10倍。他们把吃大锅饭看成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的生活方式。
似乎还要包括美国公民可以享用。又,根据马理论,资本主义制度是黑暗的万恶的,无产阶级要推翻、消灭它们,并且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主义是科学真理,它一定能够实现,这是一种社会历史发展必然的逻辑。因为美国政府负债1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一年的GDP总值。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一问,这是遵循的什么逻辑呢?可能有很多人不承认中国是国富民穷的国家。
美国人民不会赖债,美元是世界货币,只要美国人民开动印钞机就行了。它的逻辑结论是,政府富有就是全体公民富有。要么日本是富国,中国是穷国。然而,人们不知道这又是一个什么逻辑
中国事实上不愿意看到这个突发事件发生,我们是现有国际格局的部分受益者,我们最希望是渐进式的、悄悄的革命,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个世界不一定是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发展的。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进入 李稻葵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危机 。
为什么这么讲?当前世界表现出来的危机是在欧洲,但是更大的危机在美国。但是美国的问题却是三五年之内很难解决,因此会出现世界的调整、再平衡,出现欧美之间的落差。
因为付利息是历史上形成的包袱,财政支出里面一部分是付利息,比如美国5%的财政支出是用于付利息的,把这个排除之后是基本赤字,其次是要把由于宏观经济增长缓慢乃至衰退所带来的财政税收减少这种周期性的赤字剔除,把这两个赤字剔除之后,我们叫做结构性的基本赤字。危机带来变革历史上的各种金融危机之后都带来政治上的变革,包括印度和巴西,为什么今天会有好的经济表现,不就是因为他们在金融危机之后实行改革了吗?因此,欧洲的危机不一定是格局性的变化,可能谈不上革命,因为欧元的设计本身就有矛盾,就像感冒一样,会反复地出现,会通过危机的方式让南欧的国家福利下降,本身是一个调整的过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和美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一样。因此欧洲内部的一些改革正在讨论之中,什么时候推出真正的改革我们还不知道,但是欧洲的情况比美国要强。而对希腊本国政治而言,内部政治家没有退路,必须改革,这不是希腊国内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的矛盾,希腊国民可以团结一致,削减财政赤字,所以欧洲的问题是国与国之间的二元经济,是德国这个已经与中国形成互补的经济体,和目前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希腊、葡萄牙等国的矛盾,这个矛盾可以通过违约重组的方式来解决。那么结论是什么呢?由于欧洲经过这一轮危机会有个别国家违约,违约之后,德国、法国金融机构会受到冲击,财政会进一步恶化,会进入低增长乃至衰退期。要和改革结合在一起,要重新整顿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尤其是我们的国家财政。
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近的一个研究,爱尔兰是占GDP的6%多一点儿,其他国家基本都是在5%以下,其中意大利是正的,是有盈余的。特别应该强调的是,现在美国看不到里根式的领袖人物,奥巴马有里根的演说气派,却没有里根的政治风范,我的担心是美国没有明确的改革的政治意愿,更进一步是没有明确的改革思路。
中国发生了沧海巨变,中国的很多问题都是财政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家庭还没有算他的儿子、孙子借的钱,即地方政府欠的账。
也许不能叫革命,叫内部的衰退可能更合适,我最近在美国待了三个星期,体验非常深,跟我十年前在美国不一样,现在到处都是西班牙语的牌子、超市,广告、电视很多是西班牙语,再过几年,美国就是一个双语国家,甚至是个西班牙语国家,这部分人是没有竞争力的,跟我们传统讲的美国经济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欧洲可能会出现杀一儆百的情况,即个别国家如希腊会出现违约,违约之后不得不进行内部的改革,削减福利开支,降低实际工资,降低单位劳动成本,跟上德国人的步伐。
我们天天谈"欧债危机","希腊是不是要破产,是不是要违约"、"意大利的债务是不是要恶化"成了标题性新闻。一个50%是财政支出占GDP的50%,美国是30%多一点儿。欧债危机相对而言会早于美国的经济调整而结束。而今天的美国思想界顶多出来一批天才骂街的、抱怨的学者,他们拿不出建设性的意见,拿不出普通民众能够明白、政治家能够跟着走的思路。
作一个类比,如果美国经济体是一个家庭,这个家庭今年的收入是2.1万美元,可是今年要花3.8万美元,还差1.7万美元,怎么办呢?信用卡透支,问题是1.7万美元的透支不是搞一年,而是搞很多很多年,因此现在这个家庭累计欠银行17万美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中国才能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立于不败之地。
分析什么呢?先要把财政赤字中用于付利息的部分去掉,找出基本赤字。那时,五六年以后,美国和欧洲之间会有一场重大的调整,将不可避免地把中国经济牵扯进去。
欧洲国家的财政有两个特点,即两个50%。但资本市场对欧洲的分析本质上是错的。
财政领域要出经济刺激计划的话,一定要与财政体制改革结合到一起。违约之后,德法的金融机构会马上出现问题,会带来新一轮的金融动荡,这是在所难免的,但是通过调控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在里根时代有供给学派,有弗里德曼、拉弗、菲尔斯坦这么一些人,有大量的学术界、思想界的追随者。把地方政府算进去的话,情况就更加糟糕。
所以从基本面来看,美国比欧洲的情况更严重。中国不应盲目行动总结一下,这场危机最开始是资产负债表危机,目前表现为国家财政危机,下一步,可能5~8年之后,就是一个国际货币危机。
经过三四年的调整,不超过五年,欧洲能够走出泥潭,而美国还要拖。为什么?欧洲的问题是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一旦德国等国家不给希腊、意大利等国提供明显的金融财政上的援助,这些债务国家就面临破产,一旦破产就只能马上进行改革,没有退路。
正是因为有这样显性的问题,所以全球的注意力集中在欧洲。而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会卷入进去,因为中国金融市场一定会成为投资者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